【优秀项目】雄安新区容东新型一体化公交系统

一、项目背景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为了建设好这一具有历史使命的创新之都,规划先行工作紧锣密鼓的有序开展,特别是作为响应交通90/80高点发展目标的公共交通规划将伴随新区同步高质量成长。容东片区作为雄安新区建设的先发之地,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的有关精神,衔接《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控制性规划》等上位规划,优先开展本次《雄安新区容东新型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对于落实交通强国理念及上位规划绿色出行目标,支撑雄安新区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1.jpg


二、项目关键问题  

1、响应高目标:全国样板、交通强国试点、“9080”高点定位的雄安质量,公共交通体系如何高质量响应与支撑? 

在《交通强国雄安试点方案》、《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通过3-5年时间,建成容东绿色出行示范区,实现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90%、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80%。“90/80”的高目标奠定了容东片区公共交通强有力优先发展的主基调。然而目前国际上仅东京区部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可达80%。作为率先启动建设的容东片区如何构建这一高质量的公交系统备受关注,项目成果不仅需要站位高、理念新还需要突出落地性、示范性。  
2.jpg

2、融入高技术: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未来之城的雄安技术,公共交通服务模式如何高智能创新融合发展?

雄安质量要求雄安技术。在《雄安新区交通强国试点方案》中智能化作为交通系统的基础要求被正式提出,未来雄安要搭建的智能交通出行体系,是可实时感知、瞬时响应、智能决策的新型城市智能交通体系。这就要求作为机动化绝对主体的公共交通必须率先加快创新,为市民提供高智能的出行服务。突破传统公共交通的服务范畴,实现公交服务模式的创新升级是贯穿项目始终的大挑战。

3.jpg

3、适应高速度:全面建设、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雄安速度,公共交通系统设施如何伴随新区发展高效率成长与建设?
容东片区是雄安新区开发建设的首发区, 2035年将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根据上位规划对建设时序的要求,片区虽是“0”起步,但2年后区内居住区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就要建成投用;2025年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就已完备,片区不仅内部功能趋于完善,同时支撑和保障起步区、启动区建设的服务功能也将充分显现。以雄安速度推进建设下的容东片区将一直处于发展阶段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前5年,客流需求变化剧烈。作为直接服务客流的基础设施,容东的公共交通必须具有足够发展弹性才能伴随新区发展高效率成长与建设。

4.jpg

4、体现高智慧:理念可落地、品质可实现、财务可持续的雄安智慧,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如何高品质健康发展?
容东片区为雄安新区“五辅”之一,开发建设较起步区先行,城市发展与起步区一体,先行落地的高品质公交系统不仅要服务自身,更要为探索新区开发建设模式积累经验,可谓身负重任、备受期待。在高目标的要求下,在新理念、新技术加持下建设的高品质公交绝不可仅是理想中的公交系统,必须可落地、可持续。因此除了公共交通系统设施规划、服务模式设计外,项目组也将公交的运营管理体系纳入研究内容。将设施、服务、经营一体考虑才可实现整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保障规划真正落地。

5.jpg


三、项目主要成果

项目在充分总结国际国内公交优先发展经验基础上,统筹容东片区多种公共交通方式的功能定位和组织方式,构建了“全域、全程、全目的”覆盖为特色的一键式可持续智慧公交出行服务系统,成为国内首个面向“9080”高点定位公交新要求、营造全程享受公交新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公交新模式的公共交通系统专项发展规划。主要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面向雄安要求,体现雄安质量,首创性地构建了“全域、全程、全目的”覆盖为特色的一键式可持续智慧公交出行服务系统

面向“90/80”的高目标,坚持以提升公交出行幸福感为出发点,围绕“构建较小汽车出行有压倒性优势的公交系统”这一核心,通过全球高品质公交系统的多方借鉴,提炼高质量公共交通系统特质——“可靠的服务、更快的速度、更佳的可达、更易的使用”,首创性地构建了“全域、全程、全目的”覆盖为特色的一键式可持续智慧公交出行服务系统,力图通过智慧化手段为市民提供一键式的出行模式,全程享受的服务品质,全域可达的服务覆盖。

6.jpg

(1)以市民感受度为核心要求的“五高一低”系统目标

指标体系分为市民感受度指标与系统设施指标,所有系统要求皆由市民的感受与需求出发,即先有市民感受度指标,再定系统设施指标,真正体现引导市民“乐享公交”的追求。

① “五高”:以“高水平”为总体要求,响应“90/80”的高目标,同时辅以高水平的市民满意度;以“高可靠、高可达、高舒适、高智慧”为服务要求,分别从市民出行全程的每一环节为关注点,将服务要求定量化、标准化。

② “一低”:以“低换乘”应对容东片区不足13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仅17万人的组团量级特点,实事求是,确保高目标可实现。

8.jpg

(2)以“三全覆盖”为核心特色的顶层系统设计
① 全域覆盖:提出“让地区级、城区级、片区级、街区级内任何出行,均可选择和获得合适的公交服务”的要求,通过对不同圈层服务需求的精准定位,提供多层级公交系统组合服务,以多指标控制,实现多圈层覆盖。

9.jpg

② 全程覆盖:面向小汽车竞争,以提供“点到点”服务为基本要求,将完整出行链的服务品质锚定到“链”与“点”上。以“多级网络形成合力服务,多种方式提供多元服务”提供“链”上出行最优方案;以“多式出行节点高效转换,多种功能节点有机结合”挖掘提升枢纽价值,完成出行活动与城市生活的完美融合,实现以“点”带“链”全程出行品质的飞跃。

10.jpg

③ 全目的覆盖:以“任何人、任何目的,只要愿意,均可选择和获得良好的公交服务”为目标,通过对容东不同人群特殊性的分析,细化各类需求,对应不同出行方案,保证安置居民、引进人才、商旅访客等各类人群皆可乐享公交。

11.jpg

2、以人民为中心,形成了以乘客需求实时响应为核心的多模式、动态化、成长型公交新体系

集约高效的干线系统辅以短驳型的支线系统构成多层级城市公交网络,服务多元化的出行需求,是构建城市公交线网主流方法。但考虑到容东片区体量以及从零开始多点同步开建的开发模式,客流呈现需求散且有阶段性变化的特征,在进行系统设计时摒弃传统地面公交系统中运量加多级常规公交的织网式布局模式,结合新区大规模建设的实际,抓住新区公交从零开始的机会,发挥新区建设智能城市的优势,回归以人民需求为中心的规划初心,力图在化繁为简便于使用与集约增效功效匹配之间寻求平衡点,形成了以乘客需求实时响应为核心的多模式、动态化、成长型公交新体系。

(1)以需求响应为核心的“智慧骨干公交+需求响应公交+特色服务公交”三位一体的公交系统架构

① 系统架构:围绕“五高一低”的系统服务目标,结合新区建设实际,从发展需求响应公交起步,通过智能平台,一方面为市民提供高品质一站式出行公交方案,同时收集分析出行大数据,围绕需求衍生出高频骨干公交和特色服务公交,即在保证出行品质的前提下达到规模效应的客流走廊上逐渐形成高频骨干公交线路,对特殊化的小众需求辅以定制化的特色公交。

② 设施规划:以服务客流规模为依据,在“七横六纵”的公交专用网络基础上提出五条主要走廊增设一条HOV车道,进一步强化了公交路权;构建了“组团、社区、邻里三级枢纽体系”,应对不同出行需求的集结;首次提出了每个地块皆有公交停靠点的设计思路,实现公共交通“点到点”的服务。

12.jpg

13.jpg

(2)以需求响应为核心的动态化、成长型公交新模式

① 骨干公交线路动态生成模式:明确了从路径识别到客流识别两步走的骨干公交开通条件,合理确定了骨干公交的发车频率同时亦保证了线路的经济效益,以实现从需求响应公交中发展智慧骨干公交的目标。

14.jpg

② 弹性化的公交设施预控模式:面对容东片区近期建设的巨变过程,以及科技加持下出行智能化水平提升的无限可能,利用传统规划方法与情景设计相结合,对公交运载工具、公交场站枢纽的预控规模都采取了保规模、可升级、可调整的高适应性手法。

3、以智慧为手段,搭建了一键式智能公交出行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网络、运营、服务一体化的公交新技术

以乘客需求实时响应为核心的容东新型一体化公交必须要有强大的智能公交出行服务平台,项目提出了搭建集数据、网络、运营、服务一体化的一键式智能公交出行服务平台,在高密度公交站点的支持下,实现对全员现阶段及近期出行需求的广覆盖,同时不断完善其他功能板块的服务水平,实现平台对服务供给、运营评估以及多元业务开发的一体化整合。

15.jpg

(1)以保服务为核心的“质效兼顾”的阶段化服务目标

① 现阶段:通过系统预约,以定站不定线的方式,提供响应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的公交出行服务。小型车与中型车兼顾,以保证乘客出行服务质量为主要目标。

② 近中期:提高系统智能化线路配载能力,增加合乘,同时保障每位乘客出行绕行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同时响应时间提高到3分钟内,增加中型车比重,兼顾运载效率。

③ 远期:平台智能化线路配载能力成熟,实现100%合乘,出行品质与运载效率二者平衡。

(2)政府主导下的大数据开发机制

① 数据所有权:政府,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及使用合法性。

② 平台升级维护机制:在政府主导下,对平台功能进行深挖及拓展,包括对公交服务运营商的考核评估、对大数据商业化开发的控制等。

4、以绿色为基调,公交设施与城市功能复合融合发展,营造出行节点即目的地、品质优雅的公交新生活

雄安新区是新型城镇化下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代表,其中绿色出行90%的目标正代表着城市的发展方向。而追求职住平衡,提升慢行比例,减少无效出行,则是未来交通的方向。在规划过程中,一方面以传统思路优化慢行出行环境,引导慢行出行比重增加;同时特别提出对公交枢纽节点的城市功能复合化,以“站城一体”的思路,加大换乘节点社会生活功能的丰富,营造出行节点即目的地的公交新生活。

(1)区内完善的慢行系统与便捷的支线公交,实现街区级出行慢行主导、社区公交可选择的格局

① 骑行系统:骑行专用路+骑行专用道+街坊慢行路,满足日常通勤、休闲健身、假期游憩等各种需要。

② 步行系统:道路人行空间+慢行街坊路+步行街区+绿地步行道,干路支路全覆盖,特殊区域全天候步行网络、冬日暖廊、夏季遮阳。

③ 支线公交:所有小区出入口周边300米范围内有站点,站点布局与骑行系统、步行系统衔接,同时有选择地布设公交驿站设施,丰富市民出行体验,提供易获得的公交服务。

16.jpg

(2)公交枢纽与城市核心融合发展,交通功能与生产生活功能复合一体,实现出行效率与幸福感的提升

① 社区级枢纽即城市中心的“双心合一”模式:枢纽带来的人气与城市中心需要的人气无缝衔接,在枢纽的竖向空间或周边近距离接入商办等社会化功能,实现业态间的双赢和市民出行幸福感的提升。

② 公交微枢纽升级公交驿站:选择有一定客流规模的公交站点,打造公交微枢纽并融入驿站功能,实现公交候车环境的提升和出行功能的丰富。

17.jpg

5、以创新为驱动,建立“政府+平台+市场”的考核管理及商业运营的公交新模式

多年的经验可知高品质公交系统要可持续发展仅靠政府兜底是走不远的,科学合理的运营管理机制非常重要。新区未来会形成“智慧骨干公交+需求响应公交+特色服务公交”多模式一体化的大公交系统,会产生多家运营商共同服务的产业格局。为实现未来新区多种交通方式协同发展,建立覆盖乘客完整出行链的质控体系以及支撑市场有序竞争的体制机制,需建立“政府+平台+市场”管理体制,厘清政府、平台、企业各自职责,明确运营商招募机制以及后期服务管理考核体系。同时为实现后期公交系统运营可持续发展,项目提出了以“政府少兜底、企业多盈利、乘客少付费”为目标的财务体系,通过盘活公交资源,拓宽开发、经营渠道,寻找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支撑公交的高品质运营。

(1)责权清晰的“政府+平台+市场”管理体系

① 政府层:即新区政府,负责政策、考核标准制定以及所有公交设施、财政投入、智能平台数据所有权等

② 管理层:即非利益相关第三方平台,负责考核监督运营商、规划定线公交线路、智能平台运营及管理等

③ 运营层:即运营商,人员、运营管理、维修等服务投入

18.jpg

(2)科学健全的考核监管机制

① 多方参与的考核监管机制:成立涵盖政府、专家、企业、市民多方人群的考核委员会及考核工作小组,引入第三方参与评估机制,定期公布公交运行报告。

② 多维度的运营企业考核细则:除常规基础指标外,对企业运营服务绩效及市民乘坐满意度进行重点考核,其中骨干公交线路由政府和平台决策,按照车公里考核企业运营服务绩效,需求响应公交由运营商决策,按照人公里进行考核。

19.jpg

(3)“政府少兜底、企业多盈利、乘客少付费”的财务体系

① 公交与土地价值的互长:以土地一体化开发模式,获取收益反哺公交。 

② 数据资源:共享经济下利用数据资源扩展服务边界,支持公交获取利益

③ 多业态融合:通过与多业态服务结合,获利方反哺公交


20.jpg



2021-09-02 10:32:08 1101